您的位置首页>科技金融>

银保监会关注消费者投保平安,重拳出击“保险全额退保”黑产

摘要在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代理全额退保黑产再度引发社会关注。针对这一行业乱象,2020年4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

 

在全国人民都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代理全额退保”黑产再度引发社会关注。针对这一行业乱象,2020年4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警示“代理全额退保”中存在的种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以及消费者面临的风险,提醒广大保险消费者关注投保平安问题。

图片1.png

“代理全额退保”黑产有哪些惯用套路?

监管部门收到反映,有一些个人或社会团体以牟利为目的,通过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发布“可办理全额退保”信息,以怂恿、诱导等手段让消费者委托其代理“全额退保”事宜,并以此收取消费者高额手续费。主要涉及传统寿险、健康险等人身保险产品。

某保险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案例。

以利诱之

2020年3月,该保险公司客户赵阿姨晚饭后出门遛弯,看到超市门口有登记手机号码就能领取礼品的活动,觉得留个电话号码也没什么,就登记了电话,喜滋滋地领取了小礼品回家。

全额退保是假

几天后,赵阿姨接到一位自称是保险官方项目负责人“李经理”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让客户保单利益升级,如果现在手上有保单,还可以帮忙办理“全额退保”。赵阿姨一听有些心动,想到老伴和孩子的身体都很健康,投保的重疾险也没理赔过,何不多赚一点钱呢?于是赵阿姨抽空去了“李经理”的办公室,在李经理的帮助下退保了持有6年的重疾险,转头了其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图片3.png

保险、财产两失,追悔莫及。

没想到一个月后,赵阿姨的儿子加班时突然晕倒,被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急需大笔医疗费,赵阿姨想到自己刚退保没多久的重疾险,询问保险公司客服是否可以保单复效,但由于当时是本人确认签字确认的,所以无法复效。而当联系“李经理”时,对方电话无法拨通,办公室人去楼空,早就显示“查无此人”,赵阿姨一家懊悔不已。

同时另一家保险公司相关人士也透露,有客户在退保后,有机构联系客户,称可以“代理维权全额退还保费”,帮助客户捏造证据,在投诉平台发起投诉,要求补齐保费,让保险公司叫苦不迭。

图片4.png

“代理退保”行为隐藏哪些风险?

针对这些扰乱保险市场秩序的行为,银保监会在《提示》中称,“代理退保”行为扰乱保险市场正常经营秩序,而且最终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隐藏着至少以下三种风险:

一、失去正常保险保障风险

为牟取利益,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图片5.png

二、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风险

某些“代理退保”行为并非真正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是以牟利为目的。退保前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手续费或缴纳定金,退保后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以赚取佣金。部分组织还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及身份证复印件等,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甚至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难以挽回。

图片6.png

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打着“维权”幌子获取消费者信任,并与消费者签订所谓的“代理维权服务协议”,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除“代理退保”外,有的组织还从事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业务,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存在较高的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有的组织甚至在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时,采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图片7.png

可以看到,轻信“代理全额退保”会让消费者面临多重风险,造成一系列损失。为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银保监会消保局提醒消费者应充分考虑自身保险需求,谨慎考虑办理退保,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重要信息不被泄露,并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投诉电话等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如此方能平安地享受保险带来的保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