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业界>

业界问答:如何把学生拉回网络课堂远程授课经验

导读 谭明宗 一场意外的阻住了开学季中学生返回校园地脚步。为了学生地发展,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
谭明宗 一场意外的阻住了开学季中学生返回校园地脚步。为了学生地发展,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地倡议,大江南北,掀起了网络教学热,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挑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 网络教学对老师来说,最大的烦恼就是老师和学生不见面,失去监管的学生就像风筝一样,若不将牵住风筝的线控制在手里,风筝摆脱不了坠地的命运。另外由于全民隔离,很多老师被隔在外地、老家,手里的设备就只有一部手机。怎样能像在教室里上课一样,教师不但能控制教学节奏,也能把学生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让教学取得实效?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的老师几番探索,深入讨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抓住点名、提问、露脸、限时四个关键词,教学中有意增加互动次数。 我们是用钉钉作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这个平台有直播教学和视频会议两种模式,都可用于教学,各有利弊。手机直播教学的弊端是师生不见面,与学生互动只能用连麦的方式,耗时长且效率低;视频会议模式呢,师生彼此可见,互动速度快,但无法保存,误了课的学生无法通过看回放来弥补。鉴于山区教育和农村孩子的特点,两种方式多方权衡,我们采用视频会议模式进行教学。下面是我按这个方法上的第一节网络课。 一,前期准备。制作一个表,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组,每组学生约20人,按成绩上、中、下三类搭配。每组学生中哪些成绩中等,哪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在表上作标记。成绩中等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大体反映出班级的学习效果,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是要重点关注、不断敲打的。 二、教学活动。提前2分钟开启视频会议,所有学生进入会议。教师先观察大体的到会情况。开启全员静音,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打开左下角的麦克风图标,回答完成马上关闭。接下来进行第一轮互动——点名。在A组点名5人左右,点到的学生打开麦克风应答后关闭。这时点名的作用是一方面对学生到会情况作了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白,你在与不在老师都是知道的,可不能中途开溜哦。 接下来是授课环节。手机取后置摄像头,对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讲解,几分钟后,就是自控能力受考验的时候,开小差的、溜号的蠢蠢欲动,我通过学生的摄像头发现有几个已经坐不住了。随着课的进行,教师要不时抖一抖牵住学生的那根线——提问,进行第二轮互动。选择B组中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重在检查他们是不是在同步听课,并简短点评。隔几分钟提一次,一次1——2人,每次提问,看得到那几个坐不住的都有些不好意思,重新一本正经坐下来。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知道他们时时在老师的监控之下,打算溜号者彻底死心,自觉听课。 授课过程中,由于是用后置摄像头授课,老师看得见学生,学生却看不见老师,这就要求老师找准时机,刷一波存在感。在教学的间隙,转换一下镜头,让自己露一下脸,只需要一瞬,便可以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在讲,而且在看,从而增强自律性,全身心投入学习。 讲授结束,进入检测环节。教师安排内容,学生限时完成。教师对安排的内容作精细的难度和所需时间的评估,限定合适的时间完成。这时关闭会议模式,为学生节约流量。所限时间到,重启会议,开始第三轮互动——提问。选择B组学生,指名回答每题的解题思路、过程和结果,被点学生打开麦克风回答后关闭,下一题另选学生回答,点名对象倾向于本组中等生,用以评估全班学习效果。我提问4人,其中1人回答情况欠佳,但全班学生的精力都很集中。这是第一次会议模式上课,相信下节课会有改观。 三、作业环节。安排作业,此时不退出会议模式。通过摄像头,老师可以对学生做作业的状态逐个观察,不失时机地进行提醒,如某同学坐姿要端正,某同学不要开小差等,这是第四轮互动。有个学生同学拿着另一个手机,我马上提醒他作业不能查答案,他像被火烫一样,立马放下了手机。这时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在自己的身边,要集中精力,高效学习。 分组表的作用:点名和提问按分组表进行,例如今天点名A组而提问B组,明天点名B组而提问C组,后天则点名C组而提问A组,如此循环,可以增在学生参与的覆盖面,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被老师关注。 通过按上面流程所上的课与以前用直播课堂上的课效果进行对比,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力增强了,学生参与程度高了,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升。 愿早早过去,返校的日子快快到来。在好转之前,经过几节视频会议课,证明这种散发着土味的方法是相对有效的。农村学生自控能力差,家长一般也不会去监督孩子或陪孩子上课,孩子彻底像风筝一样自由自在,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除增加课堂吸引力外,更多的是“拉”,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控制住学生那颗散漫的心。只有牢牢控制住牵着风筝的线,风筝才能飞得更高。

以上就是如何把学生拉回网络课堂远程授课经验的推荐,相信通过如何把学生拉回网络课堂远程授课经验这篇文章能帮到你,也欢迎对游戏很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