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硬件>

Android手机或将引领iPhone的发展

导读大家好,我是极客范的本期栏目编辑小友,现在为大家讲解Android手机或将引领iPhone的发展问题。前阵子刷知乎,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极客范的本期栏目编辑小友,现在为大家讲解Android手机或将引领iPhone的发展问题。

前阵子刷知乎,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在iPhone 4发布会上,我能不能只把乔布斯和米仕(或者任何一款全屏手机)传一下?」

简单看了一下网友的回答,大部分都延续了“开篇挂通”的网文套路,大致类似“乔布斯称小米无敌”。但是在《穿越文达嘎拉》的现场,我们还是可以深入分析找到很多答案。例如,@ learning writing的丢失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点:

.未来手机做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跳出他当时画的框架.

IPhone定义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在用来送乔布斯小米10的时光机上,让我们回到2007年,看看iPhone发布前智能手机是什么样子。当时有四款具有代表性的智能手机广受用户喜爱:摩托罗拉的Moto Q、黑莓的Pearl 8100、诺基亚的E62和Palm Treo。虽然三款手机的操作系统和键盘逻辑大相径庭,但为了体现“智能”,他们都把手机设计得像pda或个人电脑一样。

然而随着iPhone的出现,大家意识到“原来手机不用有拨号键”、“原来翻页不用用手写笔戳小按钮”、“原来手机也可以有完整的上网体验”。要在电话、音乐和互联网领域带来革命,iPhone不仅依赖于更清晰的手机、更大的容量和手感更好的QWERTY键盘,还依赖于每个人对手认知的根本改变。

换句话说,创新升级不等于“带来革命”。

不谈回iPhone 4发布会。即使你拿着全屏手机回到2007年最初的iPhone发布会,也只能证明苹果下了一个正确的赌注。而且,10年过去了,智能手机还是没能跳出当年苹果写的“参考答案”。

其实在我看来,手机设计中有一个“参考答案”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标准答案的出现,淘汰了很多“反人类”的设计,比如没有实际用途的裸眼3D,只能增加成本却无法增加销量的圆屏,酷炫但很快坏掉的滑盖设计,看似生产力实则锻炼手腕力量的全键盘。随着iPhone对手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所有留在智能手机最后时代的设计都消失在大众视野中。

然而,参考答案的出现也让手机越来越同质化。考虑到iPhone有自己的全网流量,很多品牌也掀起了iPhone的热潮。比如iPhone推出玫瑰金,不到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就变得“金灿灿、引人注目”;IPhone支持Apple Pay,不到一年各种“品牌Pay”遍地开花;IOS 7才发布半年,国内各种OSS都变平了;且不说苹果发布会的开场视频和Keynote页面,其风格一夜之间“启发”了无数国内设计师。

安卓手机抄袭参考答案,这种行为看似安全有保障,但其实也隐藏了很多隐患:抄袭答案意味着你会“与其他品牌单方面进退”。它需要技术去实现,技术需要时间去沉淀。盲目抄袭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小米和iPhoneX之间的“过度相似”引起了很多网友的批评。毕竟iPhone X是“技术有限的外形”,而小米8是“外形决定外形”。他们之间没有对比。

更重要的是,如果参考答案只给出了一个“缩写”字,那我抄答案怎么办?比如之前的三款iPhone XS/XS Max/XR被很多网民称为“白皮书”。没有参考答案,Android应该往哪里发展?

安卓手机屹立在地球上。

因此,近年来,安卓大品牌都秀在发展肌肉,用各种概念机向用户展示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在探索手机的新方向。折叠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发布以来,iPhone多次升级屏幕参数,从最初的3.5英寸小屏到如今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全屏,但iPhone在形态上从未发生大的变化,仅有的两个标志性节点就是iPhone 4的Retina和iPhone X的全屏。

不过安卓阵营显然更有创意,从小米alpha的“全包式”到华为的MateX折叠屏,再到OPPO最近展出的可自由伸缩的卷轴屏。这些概念机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品牌的R&D实力,也让大家知道安卓手机不再满足于苹果的框架,开始探索手机的新形态。

text-indent: 2em;">屏下指纹、升降式镜头、屏幕发声、无线传输等技术虽然还称不上对「形态」的探索,但对手机也同样起到了「重构」的作用,就像当年苹果决定大刀阔斧砍掉「接听」与「挂机」按键一样,为什么手机正面就一定要有扬声器,底下有一定要有数据接口呢?或者可以这么说:曾经由iPhone背负的创新大旗,现在已经交到了Android机手上。

这种变化从苹果今年的发布会上也有所体现,近年在iPhone发布会上出现的「硬件更新」已经越来越少,除了每年例行的芯片更新外,更多的还是iOS与体验上的更新,比如数字摄影与隐私保护之类的。像过去Touch ID那样「革命性」「引领业界」的更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反观Android阵营,除了越来越人性化的操作系统外,各大手机品牌在硬件层面都有不少创新。动辄上百瓦的高速快充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更改变了用户的手机充电习惯:过去大家无论多困,闭眼之前都要把手机电源接上;但高速快充的出现让用户可以在起床后,甚至是出门前才为手机充电。在iPhone拿出下一个「革命性」的热点之前,Android品牌已经用种种小创新、大创意向用户证明了自己不再是那个「抄答案」的小作坊,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国际大厂。 责任编辑:tzh

前阵子刷知乎,看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提问:

「如果在 iPhone 4 的发布会上我带着米十(或任意一款全面屏手机)能刚过乔布斯吗?」

简单看了看网友们的回答,大多数都延续了「开挂穿越」的网文套路,大致来说就是「乔布斯直呼小米不可战胜」之类的。但在「穿越文大联欢」的现场,我们依然能找到不少有深度分析的回答,比如@学写作的丧失 就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未来手机做了这么久,还是没跳出他当时画的框架……

iPhone明确了现代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

坐上给乔布斯送小米10时用的时光机,让我们先回到2007年,看看iPhone发布前的智能手机都长什么样——当时有四款极具代表性的、广受用户「喜爱」的智能手机:摩托罗拉的Moto Q、黑莓的Pearl 8100、诺基亚的E62以及Palm Treo。虽然三款手机的操作系统,键盘逻辑都相差甚远,但为了体现「智能」,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把手机设计成类似pda或个人电脑的样子。

但iPhone的出现,让大家意识到「原来手机不一定要有拨号键」「原来翻页不一定要用手写笔戳小按钮」「原来如此手机也能拥有完整的互联网体验」。iPhone为在电话、音乐和互联网领域带来革命,靠的不仅仅是更清晰的听筒、更大的容量与手感更好的QWERTY键盘,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对手的认知。

话句话说,创新、升级并不等同于「带来革命」。

不要说回到iPhone 4的发布会了,就算你拿着全面屏手机回07年的初代iPhone发布会,都只能证明苹果押对了,而且10年后的智能手机,依然没能跳出当年苹果写下的「参考答案」。

其实在我看来,手机设计有「参考答案」其实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标准答案的出现为我们淘汰了不少「反人类」的设计,比如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裸眼3D、只能提升成本不能提升销量的圆形屏幕、用着酷但很快就坏的滑盖设计,以及看似生产力实则锻炼腕力的全键盘。随着iPhone对手机的影响力慢慢增大,这些还停留在上个智能机时代的设计统统消失在大众视野。

但参考答案的出现也让手机日趋同质化,考虑到iPhone这款产品无论褒贬都自带全网流量,不少品牌也蹭起了iPhone的热度,比如iPhone推出玫瑰金,不到半年国内手机市场就变得「金光逼人」;iPhone支持Apple Pay,不到一年各种「品牌Pay」就遍地开花;iOS 7才发布半年,各国产OS纷纷变平;更不用说苹果发布会的开场视频和Keynote页面了,其风格更是一夜间「启发」了无数国内设计师。

Android手机照抄参考答看,这种行为看似安全保底,但其实也藏着不小的隐患:抄答案意味着将自己将「单方面与其他品牌共同进退」。功能需要技术来实现,技术需要时间去沉淀。盲目照抄只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柄。小米8与iPhoneX「过分相似」的事情,就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口诛笔伐。毕竟iPhone X是「技术限制外形」,而小米8则是「外形决定外形」,两者之间不存在对比性。

更重要的是,如果参考答只给出了一个「略」字,那抄答案的该怎么办?比如之前的iPhone XS/XS Max/XR三款机型,就被不少网有称作是「交白卷」。失去了参考答案,Android又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Android 手机站到了大地上

因此近年来各大Android品牌都秀起了肌肉,并用各类概念机向用户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同时也在探寻手机的新方向。其中折叠屏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自发布以来,iPhone对屏幕参数进行了多次升级,从最开始的3.5英寸小屏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OLED全面屏,但在形态上iPhone却从未有大改变,仅有的两个标志性节点也就只有iPhone 4的Retina与iPhone X的全面屏。

但Android阵营显然有更多的创意,从小米alpha的「全包裹」到华为的MateX的折叠屏,再到OPPO最近展出的可以随意伸缩的卷轴屏,这一台台概念机不仅向外界展示了品牌的研发实力,同时也让大家知道Android手机不再满足于苹果的框架,并开始了对手机新形态的探索。

屏下指纹、升降式镜头、屏幕发声、无线传输等技术虽然还称不上对「形态」的探索,但对手机也同样起到了「重构」的作用,就像当年苹果决定大刀阔斧砍掉「接听」与「挂机」按键一样,为什么手机正面就一定要有扬声器,底下有一定要有数据接口呢?或者可以这么说:曾经由iPhone背负的创新大旗,现在已经交到了Android机手上。

这种变化从苹果今年的发布会上也有所体现,近年在iPhone发布会上出现的「硬件更新」已经越来越少,除了每年例行的芯片更新外,更多的还是iOS与体验上的更新,比如数字摄影与隐私保护之类的。像过去Touch ID那样「革命性」「引领业界」的更新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反观Android阵营,除了越来越人性化的操作系统外,各大手机品牌在硬件层面都有不少创新。动辄上百瓦的高速快充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更改变了用户的手机充电习惯:过去大家无论多困,闭眼之前都要把手机电源接上;但高速快充的出现让用户可以在起床后,甚至是出门前才为手机充电。在iPhone拿出下一个「革命性」的热点之前,Android品牌已经用种种小创新、大创意向用户证明了自己不再是那个「抄答案」的小作坊,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国际大厂。 责任编辑:tzh

.dfma { position: relative; width: 1000px; margin: 0 auto; } .dfma a::after { position: absolute; left: 0; bottom: 0; width: 30px; line-height: 1.4;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color: rgba(0, 0, 0, .5); color: #fff; font-size: 12px; content:"广告"; } .dfma img { display: block;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